4月4日,寧鄉市文物局給湖南省湘平路橋建設公司承建的長益高速公路擴容工程第3合同段項目部致函,感謝項目部積極融入寧鄉市開展的“知我寧鄉,愛我文脈”文化教育活動,施工不忘保護古墓文物的愛國行為。
原來,三個多月前的2017年12月17日,項目部開展路基施工時,在寧鄉市金洲鎮箭樓村境內線路樁號K17+500~K17+900地段,挖出了砌筑的長方形青灰色磚塊,磚塊側面有幾何紋飾,估計是古墳墓,便立刻停工,報告有關部門。同時,買來金屬管圍欄進行圍擋,并派人守護,防止偷盜。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立馬組織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寧鄉市文物局,到現場展開發掘工作。結果發現這是一處古墓群,處于矮山地貌,土質為網紋紅土,致密緊實。從施工挖出的磚塊分析為東漢墓磚,判斷這是一處磚室墓,且總體結構基本完好。據考古專家介紹,該古墓群西北面山下有大片良田,地勢平坦,土質肥沃,周圍有溈水和小河,適應人類生存,故出現東漢墓葬并不奇怪。古墓群共有6座磚室墓,發掘范圍面積約1800平方米。 為了支持文物發掘,項目部根據文物部門意見,從12月18日開始,到2018年1月底,對古墓群地段停止施工,確保了發掘工作的圓滿完成。因圍擋發掘,使正在施工的溈水特大橋零號橋臺所有的原材料運輸繞開古墓群,項目部只好另外修建一條便道滿足車輛和設備通行。并在考古單位的求援下,提供挖掘機等大型設備供發掘使用。不但延長了原材料運輸距離,而且加重了項目部租賃設備的費用,共增加施工成本約30萬元。
據悉,考古共發掘出鼎、罐、碗、壺、鈁、盒、陶豬圈、陶雞圈等器物,從中可以看出長沙地區在兩漢時期社會的穩定和持續發展,這對研究湖湘文化有著重要的意義。

